鱼象征着富足和
多子。在
侗族的婚嫁礼品中,男方送礼,除了鸡、鸭、鹅、猪肉、糍粑外,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在鱼的腰部围一片
红纸,挂在扁担头上大大方方地送去,女方家才有面子。
侗族生活中的养鱼、
捕鱼、食鱼,从古代流传至今,已形成一整套独特的鱼文化,在一切装饰领域里,都离不开鱼的形象,如
织锦被面中的
鱼纹,
侗族女子的
绣花飘带、
挑花头帕及芦笙服上缀饰
鱼纹等,
鱼纹到处可见。鱼类是
侗族及其先民崇拜的重要
动物,其历史源远流长。在
侗族人的观念里,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在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和生活条件艰苦,因而人类的寿命普遍较短,婴儿的成活率也很低。为了
氏族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渴望和祈求生命力的强盛和人丁的繁衍。但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先民们并不了解人类寿命的长短及生殖力强弱的真正原因,于是企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生殖力的动植物的崇拜,以获得其灵气或保佑,达到
延长寿命、增强繁衍力的目的。正是基于水中的鱼类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
侗族及其先民才会将鱼视为崇拜的对象之一。因此,在
侗锦图案中常见
鱼纹,如
祝寿锦,中间为一条大鱼,四周是百花百草,意为“儿孙满堂,百岁有余”。
花草象征后代人丁兴旺,大鱼暗寓自由自在生活到百岁有余。(图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