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体中的个人层面,主要指热爱
侗族文化艺术的专家、研究人员,他们或者是从上述团体层面中相关单位退休或调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
常年在
侗族地区从事教育或民族工作的干部,其共同点是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
侗族文化艺术,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对侗民族有着深深的情结,往往会主动地为
侗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奔走筹措。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本民族的学者。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了自己的高层次人才,他们能用
汉文进行
创作,
表现新的思想观念,在各自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卓越成绩,同时他们的灵魂深处闪耀着族人深厚的感情,对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怀着天然的热爱,由于他们与族人语言相通,有着共同的民族心理,更易贴近生活的本真,一旦参与到民族文化艺术保护中,便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方面,邓敏文先生便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邓敏文先生1943年生于贵州省黎平县岩洞乡的一个普通的
侗族家庭,侗名为“宏信”,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
侗族文学学会会长,他长期深入侗乡,研究
侗族语言文学和
侗族文化艺术,完成了多部专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于2002年创办了包括一个
英文站点、两个中文站点在内的“侗人网”,开辟了侗人图库、侗人文化、个人艺术、侗人服饰等20多个栏目,向世界各地关注民族文化艺术的人传递
侗族的信息,提高了本民族的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