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
创始人也是所有
佛教徒共同尊敬的教主
释迦牟尼于公元前485年逝世后,以大迦叶为首的五百教徒,诵出各人所闻,规定为佛说;以富娄耶为首的五百教徒,也定自己所闻诸法为佛说。至此分裂为名位高、固守旧说的上座(后流为小乘部)和名位低下、修改旧说的大众(后流为大乘部)两部。
史书记载,
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公元前272-232),在进行统一
印度的战争中,于元前261年向南征服羯陵伽国。由于阿育笃信
佛教,大力提倡并派
僧侣四处传教,因而南传上座部沿着南传路线,从恒河流域中心地区迅速向
印度南部传播,并把
佛教的“三藏”用巴利文记录下来成为正式的小乘
佛经。早在公元前3世纪,
印度高僧摩晒陀王子就到
斯里兰卡传
佛教,倡导上座分别学部。当时
斯里兰卡国王帝沙大力支持,为摩晒陀建立眉迦经舍,让它弘扬佛学,四处招收教徒。此后,
斯里兰卡成为向东南亚各国传播小乘
佛教的中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