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后冶铁技术不断南移,南汉时
广州光孝寺的东西两铁塔的
铸造技术已臻完美,塔身铸有上千个
佛像,称为千
佛塔。南宋著名学者洪咨夔的《大冶赋》这样讴歌了南方的冶铸产品运输的盛况:“铜往铁来,锡至铅续,川浮舳舻之御尾,陆走车担之属,出岭峤,下荆蜀,绝彭蠡洞庭而星驰,沂重淮大江而电逐。”这里所说的“岭峤”,指的就是五岭山脉。明代后起的广铁誉满天下,
佛山承接了中华传统失蜡法
铸造技术,又独创了“红模
铸造法”,成为与遵化齐名的两大冶铁中心之一。遵化冶铁业在
正德八年(1513)被
明王朝停办后,
佛山更是后来居上,一枝独秀。祖庙现存的大型铜铁礼器中,有明景泰年间
铸造的北帝铜像,重2.5吨,是明代国内最大的
青铜造像;有明嘉靖年间的
铜镜,铜质坚光,形制巨大,为祖庙重器,是明代国内最大的
铜镜;有明成化年间的铜钟,重约1吨,钟纽设计为精细的龙身造型,独具匠心,造型精美;有铸于
嘉庆年间的大铁鼎,该鼎通高2.6米,以
镂空金钱图案装饰,
铭文工整
古朴,全鼎浑然一体,气势非凡。
明清两代,
中国铁钟为东南亚诸国所追求。作为庙宇的镇庙之宝,
佛山铸造的铁钟尤为当地寺庙所首选,占据了东南亚诸国寺庙梵钟的主导地位。
佛山的大铁锅更是备受欢迎。明中叶生活在
淮安运河边上的吴承恩,也看到了满载广锅的货船北上的情景。于是在《西游记》里,有了钻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大喊“我拿广锅把你这妖怪煮成杂碎”的精彩对话。明清时期,广锅出口
日本,获大盈利,大者一口价银一两。
雍正年间,
佛山铁锅大量销往外洋,洋船每船所载多者二万斤,少者五六百斤。“其不买铁锅之船,十不过一二。”清中叶后,出国谋生的广府
华侨群体,也把广锅传入
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墨尔本。两广
总督张之洞就曾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称:
佛山铁锅每年出口
新加坡、新旧金山约五十万口。从此英语出现了“WOK”(粤语“镬”音)一词,专指
圆形尖底的
中国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