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集成》区别于以往任何形式的单纯的年画集。它以普查所获资料为主,重点放在文化而非单一的
美术上。各种资料,经过专家整理,逻辑有序,总结成集。所有作品经过专家鉴定,甄别真伪,确定年代,其体裁、尺寸、年代、内容与含义,在图版上都有注释。由于本图集为各地
木版年画之全相,故遗存古画之外,也注重选取当今传承人代表作,以表明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的活态现状。此外,为了清晰地表明画店的源流与艺人的传承脉络,还有传统品种的类别、规格与功能,往往配以表格。至于年画的应用及销售地区,则以地图方式表达。一些重要的
人文场景,用照片展示;动态的
图像(如年俗生活、制作过程和张贴方式等)则刻录于光盘,附在每卷卷尾。然而,画集的方式
终究有限,更多的普查资料,还要请
计算机帮忙。在全套《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完成之后,即将这次普查的全部材料编入“
中国木版年画档案数据库”,以供全民享用和拥有。至此,本集成编者的使命——
中国木版年画的普查与整理,即告完成。我们吸在胸中的一口气,长达9年,不敢松弛,现在终于吐出来,因为我们终于把抢救
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出大戏唱罢。对年画——这些田野大地上灿烂又神奇的艺术与文化,我们没有任凭它在社会转型期凋零与消亡,而是齐心合力,坚持不懈,拼力抢救,精心整理,请它登堂入室,传之
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