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主要工具
概述
从
史料
记载可知,元
十七年
,统治者就在
建康
设立了东、
西织染局
,
东织染局
设局使2员,局副1员,“营人匠三千六户,机一百五十四张,
额造段匹
四千五百二十七段,荒丝一万一千五百二斤八两”。
西织染局
的规模与东局规模不相上下。
至元
二十一年又置
溧阳州
织染局
,“
织造
进呈段匹一千八百二十段”。二年后,又设句容县
织帛
局,“造木绵大绫”。至正二年(1342年),该局“改造(纟宁)丝
斜纹
,拨赴资政院交纳”。其产量据说“
生帛局
岁造枣褐、
鸦青
、明绿、
白色
(纟宁)丝
斜纹
四百九十五段”,实际产量可能的要多得多。
-《南京云锦》金文
历史源流
概述
元朝灭掉南宋政权后,
蒙古
贵族对
江南
的
丝织品
特別喜爱。
至元
十七年
(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
建康
丨路(后改为
集庆路
,今
南京
)设立了专为皇室和官府
织造
锦缎
的“
东织染局
”和“
西织染局
”。以
东织染局
为例,“设局使二员,局副一员,管人匠三千六户,机一百五十四张,
额造段匹
四千五百二十七段,荒丝一万一千五百二斤八两。”
南京
的
织锦业
得到振兴。元朝时期的
南京
仍然设有东、两
锦绣坊
。
-《中国南京云锦》黄能馥
概述
元朝统治时间虽然不长,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却十分剧烈,代
伊斯兰
文化的
织金
锦,代汉族文化的各类
丝绸
缎匹均为
蒙古
统治阶层所喜爱。当时,在全国各地有众多的中央性和地方性的官府工场,相对民间作坊,工场中有着优秀的工匠,先进的技术和精良的生产设备,可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古代生产的
织物
品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如西北地区擅长
织金
品种的生产,
江南地区
擅长精细的
丝绸
织物
的生产,身处
江南地区
的
南京
生产出来的
织金
品种在
风格
上就具备了两者的长处,花色品种不断半富。元朝时的
南京
人口增长较快,政治和经济地位逐步提高,中央在
建康
(
南京
)设有
东织染局
和
西织染局
,统称
建康织局
。
东织染局
于元
十七年
(1280)立局,有“管人匠3006户,
设机
154张,
额造段匹
4527段,荒丝11502.8斤”。有着从
制丝
、
染色
到
织造
的完整工序。另据记载,
西织染局
与
东织染局
规模相当。两个
织染局
共管人匠数千户,约数万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织染局
的规模是很庞大的。在元代的近百年中,
建康织局
因其产品的重要性,
织局
规模未见缩减和裁撤而是日益发展,为
南京
云锦
的发展奠定了十分良好的基础。
-《南京云锦》戴健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