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土家先民就会纺织精工
细布,
史料记载称“賨布”。
许慎在《
说文解字》:“嫁,南郡蛮賨布也,賨,南蛮赋也。”指明了土家先民纺织的“嫁”即“賨布”,成为纳贡之名品。《辞海》解释说:“賨,秦汉问今
四川、
湖南一带少数民族交纳的贡税名称,交的钱布叫賨钱,交的布匹叫賨布,这一部分民族也因此叫賨人。”賨人属于巴人的一部分,在秦汉时期,缴纳賨布充当赋税,这一纳税制度一直沿袭到宋代。《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秦昭襄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郡),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又载:“板盾蛮因呼赋为‘賨’,
大麻织成一种
细布,向秦王朝纳贡,故名‘賨布’。”《风俗通义》曰:“巴有賨人”,又曰:“槃瓠之后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为賨布;廪君之巴氏出镓布八丈,嫁亦賨也,故统谓之賨布。”唐房玄龄《晋书•李特传》记载:“巴人呼赋为賨,交的钱叫賨钱,交的布匹叫賨布。”《
后汉书••南蛮传》载:“乃至秦惠王并巴中,以巴人氏为蛮夷君长……其民户出嫁布八丈二尺。”秦汉时记载民众交给廪君蛮君长的赋税称为“賨布”,“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出嫁布八丈二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