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历史源流
傣族织锦
蜀身毒道
基本介绍
印度
是与我国最早交通的域外文明大国,在古代称为身毒或
天竺
。
中国
与
印度
交通有三条道路:
南海
道、西域道、蜀身毒道,
史料
证明,蜀身毒道是我国与
印度
交通往来最早的道路。
史书
记载,在2300多年前,早在
张骞
尚未凿通西域、开辟西北
丝绸
之路以前,西南的先民们就已开发了一条自
四川
成都
至滇池沿岸,经
大理
、保山、腾冲进入
缅甸
,远达
印度
的“蜀身毒道”(身毒是
印度
的古称)。蜀身毒道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由于它始于
丝织业
发达的
成都
平原,并以沿途的
丝绸
商贸著称。因此,也被
历史学家
称为“南方
丝绸
之路”。一些专家认为,这是
中国
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
南亚
诸国、
西欧
、
非洲
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这条古道有东、西两条。东线北起
宜宾
,南至曲靖市。途经昭通地区的盐津、大关、鲁甸,延至
昆明
、楚雄、
大理
,在普棚驿与西线灵关道相汇。西线灵关道由
成都
经邛崃、庐山(古称灵关)、汉原、西昌、大姚至
祥云
、
大理
。东西线在
大理
交汇后被称为博南道或永昌道,经保山、
德宏
到
缅甸
、
印度
、
阿富汗
等海外诸国。或经保山、腾冲到
缅甸
、
印度
阿萨姆等地,成为联结
南亚
、
西亚
而最后到达
欧洲
的商贸和文化交流通道。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陈婧
傣族织锦
蜀身毒道
基本介绍
蜀身毒道是由中、印、缅三国人民,尤其是我国西南各部族人民和巴蜀人民,在长期的经济生产中,通过相互的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发的开拓的。蜀身毒道经过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有了发展,部族之间有着不同的经济联系,它的开通使西南与
中原
地区的联系得到加强。
傣族
地区由于正处在这条古道上,
中原
文明和
印度
文明在当地的
傣锦
上都有所体现。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陈婧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