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桠线。桠的时候,是将纺锭装在“G”字形的工具(苗语叫做“机耙”)里,再扯出纱头挽到“X”字形的工具(苗语叫“禾攀”)上,操作时,一手拿“机耙”一手拿“禾攀”来回桠挽。全部桠完才进行“浣纱”和“浆纱”。浣纱有两种要求:若是用于织
染色布的,只洗一次到两次就行;若是用于织
花布,要求
棉纱要
洁白,必须把
南瓜叶捣烂制成
汁液装在大桶或大盆里当
漂白粉用,然后将纱浸在里面,到一定时间拿到河里或水井边去洗,这样反复好几次,才能把
棉纱漂得
雪白。苗家浆纱是用米汤。先将大米专门熬成糊状,把汤滗出用于浆纱,剩下的饭取给老年人吃。据说,伢儿们不能吃,吃了将来过河会花眼。其实,一是因为这饭适合老年人吃,二是不让小孩纠缠。晒浆当中要经常注意检查,检查工作不位,摇线(苗语叫做“度绶”)的时候就会增加麻烦。这次的摇线是用来做
经线纱锭的,纱锭要大号的,这样牵布时才能少接纱。“牵布”又叫做“牵纱”,是织布过程中最重要的,尤其是
花布,手续特别多,事先
就要计划好。不同的
花布就有不同的牵纱法。牵的时候,包括卷上机床、穿筘和穿纵,是个繁琐而又细致的工夫,两个人往往要操作整天,妇女们还有个规矩:若到天黑还未完成,就是点灯也要接着搞,不能放过夜。若放一夜到第二天再继续,说是将来这匹布会有不均匀,就会出现一节好一节差的毛病。
经纱上了机床,由一人操纵机织布,还请其他人帮助,才能完成。通过妇女的辛勤劳作,“布就像河水一样淌出来,摆在
织机上又细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