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晋南
戏曲年画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如同舞台演出的缩影。画面形式以长宽比接近2;1的单幅
图像为主,一般塑造二至六个人物形象,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考究,衣着扮相均是照搬舞台演出实况,神态和动作多是
戏曲表演的亮相式呈现,将
演员的表演
技艺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画面背景多是舞台砌末的描摹,也有一些是还原故事发生的真实场景。如出自德隆画店的《佘塘关》,此剧为蒲州梆子经典剧目,画面
表现佘通战败逃跑,杨衮紧追不舍的场景。佘通一边撤退一边扭头张望杨衮,
翎子在空中甩动,台步急促,身后杨衮的雌雄锤即将击中,这一系列精湛的舞台演出动作将佘通疲于奔命的状态
刻画得活灵活现。年画艺人将舞台演出最精彩的瞬间定格,
戏曲图像反映
戏曲角色程式化的神态、动作、装扮,承载着舞台演出精髓的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颇受当地民众的欢迎。此外,身处封建社会的年画艺人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男性形象多以正面角度出现,且处在
戏曲图像的醒目位置,女性形象多以侧面角度出现,或躲在
男性身后,作为画面配角着重
刻画女性形象阴柔婉约的神态和婀娜多姿的身段。这在出自张家画坊的《李三娘》、《三疑计》、《打渔杀家》等纸灯画中有着清晰地反映,从这些
戏曲图像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对当时女性形象审美认同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显现了以
男性为主流的社会中对女性三从四德观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