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表现方法,称为“填水足”,有的艺人叫“赶水货”(快的意思)或“行门神”它是旧时艺人在完成了定货后,用剩下的颜料绘制的门画。这种画
大都是用来送给亲戚朋友、熟人、邻居以及没钱买画的穷人。艺人们常常由于要赶在正月初一前画完,时间仓促,
创作时全凭努力,随意挥洒,简练泼辣,寥寥数笔,而收到
气韵生动、水色淋漓,
色彩单纯大方韵律感强的艺术效果。正是这种随心所欲的
创造,产生了
绵竹年画的艺术特色。在“填水足”里,艺人们用概括有力的
勾线和单纯明快的
色彩和可以理解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填水足”年画是
绵竹年画从“工致”向“
写意”的过渡,此种
创作形式只有
山东高密的“扑灰”年画可与之比拟。这种年画可称之为“
写意年画”,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年画中也只有这两地的作品有此特点。它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美——天真、质朴、粗犷、充满活泼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