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灯画在明代已能寻其踪迹,依照画面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色印刷的画面,人物形象较少,通过神态、动作来构建画面,以人物形象的相互关系反映故事内容;另一类是
套色印刷的画面,色版由浅到深逐一套印,用以表现复杂的画面场景。现存出自张家画坊的
戏曲年画体裁皆为单色印刷的纸灯画,且仅有13幅,分别是《取洛阳》(二)、《访白袍》、《打金枝》(二)、《李三娘》、《高平关》(二)、《四郎探母》、《佘塘关》(二)、《三疑计》、《三进士》、《铁弓缘》、《三拉堂》、《盗仙草》(二)、《打渔杀家》。画面中墨线吸收以线造型的传统工笔画技法,线条以铁线描为主兼之以兰叶。
戏曲图像中墨线的粗细、虚实、转折、顿挫等特点鲜明,富有节奏感,衣纹组织疏密有致,工整精谨,流畅生动。加之刀法精美,画面更显得浑厚有力,展现出浓浓的刀味儿。画面
构图选取舞台演出的亮相瞬间,人物形象集中概括、简洁干练,
戏曲主题鲜明、突出。人物角色的
行头、髯口、勾脸与道具之类,虽基本上写照于传统
戏曲,但并非机械的如实描绘,而是经过年画艺人概括取舍、加工处理后形成的,是平阳
木版年画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