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瑶族地区的林业生产以发展松、杉、楠竹、毛竹等建材林为主。这是因为修筑公路、铁路,开采煤矿、锡矿等矿产品,修建工厂,制造
船舶、车辆,制作家具,需要松、杉、竹较多。
广西金秀大瑶山、融水大苗山及龙胜、三江,湖南新宁、宁远、江华,
广东连南、连山、乳源等
瑶族地区,这一时期的建材林蓄积量、采伐量比明清时期均有较大增加。连南到1940年,所植森林面积5.72
万亩,其中杉4.1
万亩,松0.6
万亩。蓄材量50.7万立方市尺,年采伐量3.55万立方市尺。1949年,全县天然林、人工林约47
万亩。江华森林亦以杉为主,其次是桐、茶、松、棕、竹等。据林垦部测量队1950年调查结果,仅五区(当时全县分为六个区)全区面积为158707公亩,森林面积为31744公亩,十年以上树龄
树木48637347株,全区
木材蓄积量494899.12立方米,年产133622.79立方米。连南、江华两县的杉木满足华南各地近一半之需要,远销
武汉、
上海、
香港、
澳门各
商埠,被誉为“南国杉都”。金秀大瑶山还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各长毛瑶颇富……植松杉变价存积,以当其家”。进入
近代,经由“种树还山”的租佃方式不断增加垦殖面积,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六定、六段、古泥、长滩、板衍、卜泉、滴水、岭祖、忠良、金茶、花相、江燕、盘王、长垌、平道、罗香、六团、溶垌、滴水(长垌属)、六巷、门头、
黄桑等乡村附近山岭,形成大片杉树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