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对、万物皆由对而生的思想,在水族的古歌中也反映得比较充分。在古歌《花妮配》(或称《牙蜗配》)中就明确提出了“匹配成对”的思想,认为人类、
动物、
植物、
山河、
天地……都由“匹配成对”而生存、繁衍。它是这样表达的:“开
天地,有个花妮,养育了她的儿女。自从她生下我们,将万物匹配成对。”这里的“将万物匹配成对”,诸如有白和蓝、红和绿、竹与柏、山和岭、天和地、水牛和黄牛、贫与富、井水与河水、好与坏、男和女、肥与瘦、高与矮、
太阳与
月亮等,所谓“
通天下才成社会”,“各配
阴阳”,或“参差不齐”、“相依相靠”,或“相亲相爱”,“欢欢喜喜”,这都是“花妮配”的结果。这种“匹配成对”的思想,虽然是把人类的男女、
动物的雌雄作了简单、朴素的推广、引申,以至有的“对”并不“匹配”,如:竹与柏,山和岭,井水与河水,然而,在此已把“成双成对”、“匹配”的关系,看成“
通天下”的普遍关系,这就蕴含着原始的
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因而是十分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