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在
色彩配置上,民间绣品既有大胆鲜活的配色,也有温情含蓄的营造,往往呈现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个人的
色彩倾向。通用的
色彩常以“
蛋青”“天蓝”“
枣红”“
桃红”“竹绿”“葱白”“
橘黄”等命名,更多显示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并且蕴藏着女性对自然物象的审美感受。配色较多采用青、赤、黄、白、
黑色系中的饱和色,以及绿、紫、
褐色系,配色效果丰富多彩,质朴而灵动。李渔《闲情偶寄》中记载的“如欲
华美其制,则青上洒线,青上堆花,较之他色更显……”形象地道出了民间绣品的配色特点。在造型上更是不拘一格,除了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还根据对象的特征大胆出新。以虎符造型儿童
肚兜为例,除了使用了传统中较常用的“正面律”及平面化等
表现手法,更通过对装饰性元素的刻意凸显,增强
情感的
表现,例如将
老虎的轮廓边缘饰以
黑色粗线,使之更具平面感,再饰以各色
贴布、
云纹及
浓淡不一的绣线
纹理,不仅营造出虎虎生威的神韵,更使之显现出活泼的生态,体现了女性主体观照自然物象的独特视角。在图案
纹饰上,则更突出符号的“外向性”所指,注重实体意象给人的感性体验,使寓意传达与
勾连主体日常生活经验之间获得平衡,在形象之中蕴含着丰富的
情感。除了以
鸳鸯比拟恩爱,以
鱼纹暗喻
年年有余,以鱼、娃娃与
莲花组合
寄寓连年有余、生生不息的理想,以
植物“三多”——
石榴、
佛手、
寿桃合成的图案比拟
多子、
多福、多寿等较为“规范”的表征方式之外,又如在
女红云肩、暖帽等服饰品中经常演绎的
蝴蝶主题,尽管不如宫廷绣品中常见的凤、
麒麟等显贵,也不如文人绣品中的鹤、猿等那般超凡脱俗,但更具平民性,更为亲切;而在图案排列、组合等程序上,尽管不如宫廷绣品与文人绣品那样考究,但通过
蝶恋花、
彩蝶飞舞等
纹样,在整体语境的
情意传达上反而更胜一筹,更能够表达女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
寄寓,体现民间绣品题材相对活泼、自由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