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地区有攀枝花(
木棉),如《异物志》(东汉杨孚撰):“木绵树高大,其实如酒杯,皮薄,中有如
丝绵者,色正白,破一实得数斤,
广州、日南、交趾、
合浦皆有之”。由于攀枝花也称
木棉,而且攀枝花经过特殊的工艺也是可以织布的,因此容易造成混淆。民族学资料显示壮族人民使用攀枝花作纺织原料的传统,历史悠久,并延续至解放前。在
中山大学历史系保存有解放初期从壮族收集到的
木棉织品,经X射线衍射分析,
纤维取自
海南岛的
乔木木棉。攀枝花絮属于
短纤维,捻曲连接处容易断裂。因此它的使用类似绩麻,放在腿上搓捻,用左手转动一端装有泥饼或
铜钱的小竹枝做的
纺锤,卷成纱锭。并利用给湿的方法,以提高
纤维强度。现代实验分析
海南木棉纤维的湿强较干强提高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