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族地区崎岖的山路边,特别是三岔路口边,这种指路碑经常可以看到。说明这种民俗活动十分普遍。指路碑都是石质的,一般高40-50厘米,宽30-40厘米,厚5-10厘米。碑首大多
雕刻有一副蓄势待发的
弓箭图案,碑文内容大同小异。笔者曾在三都县打孟塘大桥头三岔路口边看到,仅此一地就立有指路碑四通。其中一碑文内容最具代表性。碑首题“箭来碑挡”
四字。碑正中刻有“孩儿成
长寿登耋耄”,碑正文内容为:“信士邓明祥,今生男孩名安,命生于九一年
八月十七日寅时,犯
将军关,解之避凶迎吉,下人有喜,愿天必从之。上走三合出都匀,下走拉揽出打鱼,左走大冲出平寨,右走打孟出业送。公元一九九一年农历九月十一日立。”立碑的地点和时间多有讲究,先由鬼师测算小孩命犯何方“
将军箭”,然后才能选择这一方向立碑,否则就不能挡住从这一方向射来的“
将军箭”,达不到保护小孩生命安全的目的。立碑的时间是鬼师推定的所谓良辰吉日。立碑的时间、地点确定后,家长随即出钱请来石匠保证在立碑时间到来之前刻好指路碑。此外,主人家还要准备
公鸡一只以及酒肉糯饭香纸之类的供品备用。立碑的
当天,家长背上小孩,邀请两三个亲友帮忙抬碑来到事先已选定好的地点准备立碑。指路碑立好之后,主人家要杀鸡摆设供品献祭,并拔下几撮
鸡毛蘸鸡血粘贴在碑首上作献祭的标志。供祭完毕,还要将酒肉糯饭之类的供品分送给路人吃光才算吉利。以后至少连续三年,凡逢年过节,还要备上供品供祭指路碑。有的甚至供奉到小孩长到10余岁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