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创作理念的保护。年画的
创作要跟上时代步伐,传承人是关键。目前年画艺人整体
年纪偏高,年迈的传承人就像冬天里枯树上随风摇曳的几片
叶子,随时都有凋敝的危险。有
开封朱仙镇
木版年画博物馆“馆藏文物”之称的郭太运,年近九旬,依然精神矍铄,制作起年画来还干劲儿十足,打破传统的收徒模式,破格接收了“外人”——郑
海涛、蔡瑞勇等几名高校毕业具有美术专业功底的年轻人,对传承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蔡瑞勇为首,用了近一年时间集体
创作了“包公”形象,填补了朱仙镇
木版年画
创作中没有包公形象的空白,并申请了国家设计专利。这些年轻人接过年画传承的接力棒,
创作思维更为敏锐,有了新的
创作成果也更懂得保护知识产权。除此之外,年画艺人也可通过网络知识平台、民间组织、相关研究学者或与高校的合作等多种渠道,积极拓展年画的
创作思维,
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
民俗生活的“新年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