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对壮族
图腾的看法存在着多大的歧义,但这充分表明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学者们在对壮族历史文化上积极拓展研究领域,以期对于壮族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对壮族
图腾研究,从时间上说,就把壮族的历史延伸到那遥远的几乎被遗忘了的荒漠的年代。那个时候,壮族的先人处在人类的童年,他们
到底是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又如何看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的?这些幼稚的认识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些饶有趣味的问题。从空间上说,在
远古时代,壮族先民与周围的民族是怎样相处的?即在经济、政治、文化上互相间有些什么交流?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突进到壮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即深入到民族的
灵魂深处。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要花很大的力气。但弄清楚以上的问题却是很有意义的。使我们对壮民族的历史文化源头,对壮民族的文化心理、思想性格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是对一个民族“深义的文化”的认识。著名的学者周一良先生曾就一个民族“深义的文化”认识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譬如认识一个人,只知其姓名、籍贯、身材、面貌当然不够,还必须了解其经历。但如果说真正认识一个人,最根本还须了解其
灵魂深处的思想性情,这才算得上真知其人。同样,对于一个民族,只了解其政治经济制度当然不够,还要通晓其历史语言,但更重要的,还要了解其文化——不仅狭义、广义的文化,而且还要了解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
灵魂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