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和谐精神。从
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和谐精神一直都是被众人追求的一种思想
境界,影响上自国家决策下至家中琐事的方方面面,直至如今,和谐精神仍然在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在
儒家传统思想里,和谐思想始终贯穿,
儒家的和谐观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在
中国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至于和谐的含义,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讨论,但在追求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古今中外对和谐含义的理解基本相同。和谐的最终目标是为一个相对公平和公正的社会服务,这种指导思想,无论是治理意识还是各行各业,无疑都是肯定和支持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在
孔子看来,仁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最高
境界。对于
孔子来说,最高的
境界是仁德,最重要的是将
情感转化为实践,在
儒家思想中,这种生活实践是一种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不仅如此,
儒家思想还重点强调礼,它承认仪式是
中国古代使用的社会秩序安排和社会规范。
孔子的仁和礼注重人与人的协调,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虽然一些传统观念有糟粕成份,但其中的优秀内涵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孔子的仁理论展现了
人文精神,这是人类建立文明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它被当代和谐思想所吸收,并被现代社会所使用。
儒家的和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一直保存至今,并发挥在它的积极作用。老河口
木版年画艺人将这种和谐精神倾注到年画当中,
创作了诸如《
福禄寿》等体现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