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内涵的多种分析和不同歧义是允许存在的。“台台花”内涵研究就是争议最多的
纹样。最早提出“台台花”内涵的是田少煦,他认为“台台花”是由“
水波浪”“补必合”(小船花)和人面纹组合而成的寓意图案,并从“赶
白虎”习俗和《舍巴歌》中人类起源的传奇故事以及“台台花”的
纹样组合寓意,这三个空间结构层次展现了“台台花”
纹样中蕴含的民族意识——土家人憎恨
白虎、崇拜
祖先和渴求
子孙繁衍的心理特征,并进一步阐释了土家人生活中为什么只有“台台花”图案用于小孩盖裙的这一特殊现象。田明先生在其著作中呼吁,“台台花”不能改为“台台虎”,其中的洪水、小船、面纹三种形象的整体性和其地域
民俗特征不能“嫁接”。他认为“台台花”是“改土归流”以前的
图纹样式,由“补毕伙”“泽罗里”和“阳雀眼睛”的“面纹形”三种基本
纹样组合构成,缺一不可。从《梯玛神歌》中土家始祖“补所”“雍妮”兄妹成婚,土家先民奉行的
道教,再到捞车河流域的八面山,走遍山野寻找证据,印证了“板楣蛮”及“八蛮”的后裔承袭的文化渊源:憎恨
白虎,崇拜
祖先和渴求
子孙繁衍的心理特征。论证了“台台花”在
民俗活动中,构成了其空间结构以物态形式在民所活动中的展示并实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