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中国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古代
图像一直是学者们充分利用的材料。传为五代
画家顾闳中作品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学者们利用图中展示的室内空间、家具、服装、
乐器、
陶瓷等器物进行分析,研究这场在一千多年前举办的豪华夜宴究竟说明了什么,同时这些人物与场景也成为解读那个时代物质生活的重要证据。一方面,在绘画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器物的造型、尺寸和装饰
风格,而且能看到它们的摆放场景与使用方式,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另一方面,由于存在
图像的真实性问题,学者们将图中器物的样式与出土文物或文献记载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有关绘画年代的不同结论。众多的
中国古代
图像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
织物纹样,特别是
人物画。幸运的是,很多古代
人物画是
工笔彩绘的,对人物所穿服装及所使用的
织物交代得很清楚,
纹样历历在目。因此,我们才有可能对画中的
织物纹样进行辨识,并与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
织物纹样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以期从中发现一些被人忽视的事实,为研究和复原古代物质文化提供佐证。同时我们认为,将这些
纹样系统地呈现出来,对今天的人们更好地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益的。传统文化不是空洞之物,生活方式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装饰
纹样是一个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由于考古发现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文献记载对
纹样之类的装饰细节不会加以关注,因此,将古代
图像中的
织物纹样进行整理和复原,可以弥补出土实物或文献记载之缺失,为
中国古代纺织艺术史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