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袭神偶,多数都属各族姓氏保留下来的常祀玛音神体。各族又根据本部落生活环境和生活特点保留下来直接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神祗形体。如满族及其先世女真诸部,比较早就定居并发展了农业生产,因此各姓氏神偶便多为育婴神偶、
祖先玛音神偶以及对自然界崇拜的天宇神楼等,而
祖先英雄神偶瞒爷神占有突出数量,
表现生产、工艺以及文化的发达和发展;而一些
游牧民族如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则多为猎神和其他
动物神偶居多;过去久居东海窝稽部的满族等一些姓氏,除有瞒尼神偶外还保留有鱼型神偶及水神、船神神偶。在北方诸少数民族中,长期以来因生产力低下,科学文化落后,在传承下来的神偶中都非常重视“搜翁”、“搜温”、“翁滚”、“鄂其赫”等神偶,主要是便于随身佩戴,防身祛灾,消除疾患。这些神偶不单赫哲等族家家佩挂,满族、蒙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民族也非常盛行。在北方诸民族中,常有民族间“互偷神偶,成为自己的祖神”的传说故事,这些观念都充分说明这些北方兄弟民族共同崇信萨满教,共同经历了人类历史的初级原始社会时代,有着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文化意识,并非是某一民族“偷”了某一民族的偶像信仰,而恰恰说明他们在文化信仰与民族发展关系方面的相通相近乃至有着共同信仰的民族兄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