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手工
织锦技艺,是
傣族人民上千年的
编织技艺和审美观念的结晶,体现了农耕时期
傣族社会和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
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
傣族女性,自古来就以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温柔善良、体态婀娜多姿著称。劳作之余,她们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融入生活必须品——
傣锦的
编织之中,
创造出了
荷花、
槟榔、
孔雀、
大象、
麒麟、蕨菜、
龙凤、
佛塔亭阁等多姿多彩的生动图案,用于表达人们的精神需求。
傣族织锦艺术是
傣族社会劳动生活的反映,与其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拥有丰富多样的
动物、
植物资源,景观奇丽独特,为
傣锦的制作
编织,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参照对象。在
傣锦图案中利用大自然里的
动物植物形象,来形容美丑,象征善恶。由于
傣族生性平和、善良温柔,
傣锦图案也多用高洁的
荷花、婷立的
槟榔、艳丽的
睡莲、
吉祥的
孔雀、庄重的
大象、威严的
麒麟、圆润的蕨菜、祥瑞的
龙凤等来表达
傣族人民对
和平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