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前,
棉纱线都得放面糊里浆,这是因为浆过的线结实不易断,为后面的织打好基础。浆纱后要牵好,搭上织布机才能织。侗家的织布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大部分:脚架、
撑杆架、重(两片)、扣(两片)、卷纱轴(亦叫“
羊角”或“
八角”,为了便于卷纱而在轴的两端装上的手柄,形似
羊角)、
卷布轴。
脚踏板(两片)。拍板和
梭子。织布时,踩一下
脚踏板,线分奇偶,右手投
梭子左手接,顺势用右手拉
篦子,如此溜哐当,布匹乃成。一整套工序下来,旷日持久,费事费力。但这种手工纺织出来的
棉布,扎实耐磨,并且靠着
经纬的不同
穿梭,形成了不同的
纹样。整个织布的过程,既是
侗族妇女手、脚、心、眼的联动过程,也是她们对绚丽多彩的幸福生活的
编织过程。正像一首情歌所唱的那样:“我的情妹你的
棉纱还没卷在纱筒上,我郎特地来约情妹同竿晒纱同竿浆,趁着此时妹的
棉纱还没牵上别人家的布机,希望情妹把它牵到我家布机上来织。”难怪人们说从江
侗族的生活是由妇女们织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