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纺织制绣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五溪地区(今
侗族聚居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
纺轮,当时土著用葛麻之类进行纺织,成为较早的纺布。到了唐代,棉、麻在这一地区广泛种植,加速了
纺织业的发展,
侗族妇女自已种
棉麻,自染土布。据《宋史•
地理志》记,
侗族地区纺织的斑
细布、白练布、白绢等久负盛名,有的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到明清,
侗锦、侗布更是盛名于世了。
侗锦图案精美丰富,色调和谐,彩素相兼,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工艺价值。
侗族地区以黎平县、通道县、三江县、龙胜县等为
侗锦主产地。清乾隆末年洪北江作《
织锦谣》描写这一场景:“阿娘理红丝,阿妹理
彩线。竹阁止一间,织丝看两面。眼波时向郎边瞥,十指纤纤化工出。春禽怪底齐上楼,织得一
提花欲活。”特别是黎平的“
诸葛锦”在清中期十分有名,邑人张应铭作诗赞叹说:“苎幅参文秀,
花枝织朵匀;蛮乡推髻女,亦有巧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