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的生长离不开
太阳,
太阳便成了人类生存繁衍的源泉,也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在史前社会的岩画中,
太阳神的形象是比较多见的。在
侗族人民的传统信仰中,“萨”神信仰最有代表性,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
太阳神。在
侗族祭萨仪式中,萨坛上的半张开红伞便是
太阳的象征,代表者
侗族人民对最高祖母神“萨岁”的崇拜,最初也是一种对
太阳图腾的崇拜。相关文献中也记载了
侗族人迎祭
太阳的习俗:“每逢
农历年底三十日早上,日未东升,便在院子里摆一张方桌,点一盏有12个捻头灯火,12杯清茶及糖果等品,燃15炷香,分插5方,焚纸鸣炮,迎
太阳光临。或于
农历六月十九日清早,红日未出,用一张大桌和一张小桌,重叠成台于高坡,上摆‘刀头’、酒醴,其他陈设和供品与前述相类。祭者遥望东方,念诵经文,献祭日神。”
侗族妇女把象征着
太阳神的
太阳花图案通过织或者绣的方式装饰在小孩的
帽子、衣服、背带上面,表达着自己祈求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用来背小孩子的背带大多用
绣花、贴花或者
挑花的方式在中心制作一个
圆形的象征
太阳的图案,用心目中的
太阳神来保护孩子最为关键的头部。虽然
织锦的制作工艺原因不能织出象征
太阳的
圆形图案,但在
侗族织锦纹样中,象征
太阳的
几何图案随处可见,比如:
八角花、八芒
太阳纹、
几何万字纹等,
太阳光芒四射,可以驱邪避凶,给人带来温暖和
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