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喜水,在村寨周边多有河流溪涧,少数没有河流溪涧的村寨,也要修筑一条人工渠将水引入寨中。水与
侗族人民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其先民的观念中,世界从水开始,生命从水中诞生,“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本”,《人类起源歌》唱道:“起初天地混沌,世界上还没有人。遍地是树蔸,树蔸生白菌,白菌生蘑菇,蘑菇化成河水。河水里生虾子,虾子生额荣,额荣生七节,七节生松恩(人)。”这表明
侗族先民的生活与水有密切的联系,显示了先民(百越人)曾经生活于水乡的事实。
侗族先民由水认识生命,进而认识世界和人生,所以必然要崇敬水、膜拜水。在离开水乡后,人们开始重视井的作用,因崇水而爱井。侗乡的井多是就
泉水而成井,以石板铺井底,镶井壁,水质清冽,一些地方还要修井台,建井亭,十分讲究。人们清早起来到井边挑一担水,要先挽个草标,投入水里,再对井神说一声,“惊动了哩”,以示赔小心,表示不是人惊动了井神,而是草惊动了井神,以免井神迁怒于人。
春节期间,有的村寨,要择一吉日,各家由一名妇女自备酒饭菜肴,携带香纸,云集井边,各自祭敬后围席聚餐,餐毕,牵手绕井“多耶”,歌颂井水四季清凉、源源不断。北部方言区
新娘婚后第三天,要由男方家的姑娘领到井边烧香化纸,并象征性地挑回三瓢水,俗称“看井”。“#”纹来源于古代井的符号,
侗族人因崇水爱井而将“#”纹引入了
织锦刺绣的
纹饰中。在
贵州从江、
广西三江的
织锦挎包和
刺绣背带中有单“#”纹和套叠的双“#”纹运用,它象征着人丁繁衍,如
泉水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