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玲在《
侗族亮布》的考察研究中,有意识地采用个案研究法,她分别到黎平县草坪村、通道县上寨村、三江县同乐村等地考察侗布的现状,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生态
人类学的理论
学说。她指出
侗族亮布是
侗族人民为适应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生产劳动相适应的一种面料。对于生活在潮湿炎热的西南山区的
侗族来说,蓝靛染色的
衣料是他们抵御疾病和疮毒最好的服装。他们制作亮布所用的
靛蓝染料,不仅使
织物具有高度的耐旋光性和良好的耐
水洗牢度,更主要的是靛类染料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具有蒸发汗气,使着装者保持干爽舒适的感觉。可见,
侗族亮布是
侗族人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自主
创造出的具有生态智慧的文化产品。这个观点富有浓郁的文化生态学的
色彩,并再次印证了“民族文化具有能动适应环境的禀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