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这种理论在历史上一直遭到唯物主义倾向的或代表进步力量的思想家的反对,他们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政治起源论。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墨翟就提出了君出于民,政治起源于人的需要的看法。他说:
上古时代“天下之乱,若
禽兽然”,盖因“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于是人们乃“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
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
战国时的商鞅也认为人类起初并无国家和法律,后来出现了“亲亲而爱私”和以强胜弱,以众暴寡的局面,圣人为了定“分”止“乱”,才“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并“立禁”、“立官”、“立君”。荀况更是从人性和人类社会本身去追寻国家和法律之源,断定政治是为着“明分使群”和“化性起伪”而产生的。唐代的柳宗元把政治归因于人间的“势”,他认为在
上古之世,人们“与万物皆生”,为了生活“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更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
君权民授”论,以与“
君权神授”论直接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