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
云南织锦,其生产曾经很普遍也较著名。时至近现代,
织锦这项手工艺却主要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才得以保留和延续。20世纪50至60年代,在
傣族、
景颇族、布依族、佤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有着许多善
织锦的能工巧匠。生产的
织锦一般都是自给自足,但也有些地区象是
西双版纳、
德宏地区,那里的
傣锦产量较大,除了提供内需外还有剩余,人们则可以将其拿到市场然后交换其他的物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由现代纺织技术
批量生产的那些工业纺织品大量的涌入市场,这样就对传统的手工
纺织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压迫,市场的萎缩致使从事手工
纺织业的人数骤然减少,手工
织锦的产量受到影响也随之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那些原本
织锦较多的村也越来越少有人来从事
织锦的生产了,这项古老的手工
织锦技艺濒临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