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一直是与城市化联袂推进的。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老城在不断地被改造,新城也在不断地被
创造出来,从而变得更现代化、更城市化、更国际化。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乡村、故园及其传统不可避免地缩减和衰落。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
中国社会已对现代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无根感和断裂感有所警觉的话,那么,21世纪的
中国社会已经切实地体会到了传统遗失后的时空断裂感,那些消失的乡村、消失的故园和消失的传统,其实是人们
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的失落,必然带来主体地位的丧失、民族身份的模糊、人生意义的虚无等等文化焦虑。这样的情形在
日本和
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出现过,因为,现代化、城市化固然带来了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舒适生活,并使国家和民族与西方社会拉近了距离,但也使得自己生活的世界远离了源远流长的原生传统、本土传统。因此,这些年来“传统的发现”已成为媒体经久不衰的话题。特别是那些被城市改造所伤的
经典老城,像
北京、
上海、
苏州等城市,更是抚今追昔,像怀念童年时代和田园牧歌时代一样怀念着过去的城市生活。过往的城市被描绘成自然的、诗意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温馨的、悠闲的、礼仪彬彬的、充满东方审美
意蕴的世界。与此相比,
今日的城市则是一个异己的、冷漠的、无根的、缺少
人文精神的世界。因此,建构一个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与传统相衔接的、诗意栖居的文化生态空间,几乎成为21世纪
中国城市建设的共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