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历史源流
历史演变
到700多年前,南宋朝廷设置了龙州
三寨
长官司
,推行土司制度。“龙州
三寨
”,指
白马
、木瓜和白草,其中,白草即指今
北川
的广大地区。明时,土司制度进一步完善,在今
北川
的
开坪
、
坝底
新增两个小土司。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明军对
都坝河
、
白草河
以及
青片河
中游地区进行大规模征伐,将据险称雄的
羌寨
地方势力摧毁。1565年,
明朝
开始“改土归流”,原属龙州土司领地的
北川
东南部自擂鼓至
陈家坝
、
桂溪
、都坝、
贯岭
等地,改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县境
中西部
的
开坪
、
小坝
、桃龙、片口、墩上、
坝底
以及青片、
禹里
的部分地区,则继续实行土司制度。1703年,朝廷对这些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并实行“番寨”自治政策,即设置若干既懂
羌语
又会
汉话
的人做“通司”,负责向
羌民
传达县令,反映
羌民
的意见,
羌寨
自行办理日常事务,知县办理刑狱诉讼案件。而靠近
茂县
的
青片河
上游地区的
羌寨
经过清初的征服被五位土司管理。直到1935年,土司制度完全废止。这是
北川
羌族逐步接受汉文化,由自行其事的“
生番
”到接受地方政府管束的“
熟番
”的演变过程。
-《羌族服饰文化图志》孟燕
基本介绍
概述
这位
中年人
说的“三弟兄
祖先
故事”,解释
蒲溪沟
最早三个
寨子
的来源。现在本地人都认为,
蒲溪
五寨是由最早的
蒲溪
、老鸦、
色尔
三寨
分出的,因此这“三弟兄
祖先
故事”也说明
蒲溪
各寨的共同来源。但说到家族的来源,则几乎
村寨
中所有的人都说
祖先
是外地来的
汉人
。在此,人们似乎把地域空间(
村寨
)的起源与“族群”(家族)的起源分离开来。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松潘
县城附近的海拔高度约在2700米左右。当地居民有藏、汉、羌、回等民族。一般而言,汉族与
回族
居城,藏族与羌族居乡。羌族人口只占
松潘
总人口很小的一部分,分布在
松潘
南部的
镇江关
、
小姓沟
与
双泉
一带。
镇江关
由于位于沿
岷江
的大道上,因此附近羌族居民大多受
汉文化
影响很深。在许多离公路较近的
村寨
中,本土语言已消失殆尽,居民之间只通行
汉语
。
小姓沟
北岸
各小沟,是热务藏族
村寨
分布之地。南岸则多为羌族所居,著名的有尔边
三寨
(
大尔边
、
小尔边
、朱耳边)与
埃期沟
各寨。
小姓沟
中各
村寨
居民,特别是
埃期
与
大尔边
等,受
汉文化
影响较浅,受藏文化影响较深。
松潘
最南端的
双泉
沟羌族,位置接近
茂县
杨柳沟
与
牛尾巴
,这几处的羌族在语言、文化上有较密切的关系。在明、清时期的
中国
文献中,这一带
村寨
住民
都被称作“
生番
”或“
杨柳
番羌”。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