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十年代初,经几位有见识的
山东工艺美术工作者的挖掘、整理、研究,并将之试验性地引入现代生活,它开始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在
山东省政府的倡导下,
山东省经委等有关单位于一九八六年
八月在京举办了《鲁锦与现代生活展》。鲁锦和经工艺美术工作者精心设计的鲁锦制品在首都民族文化宫一经展出,便受到专家和群众(其中包括绝大多数并未受到所谓“民间热”熏陶的一般群众)的普遍欢迎。从此,鲁锦开始冲出封闭的自然经济圈,开通了内销与外贸的渠道。据不完全统计,
山东省从省到地区、县、乡、村有几十个单位已先后开始专业生产和经营鲁锦产品。如鄄城县的杨邨村从八
五年至今,已发展成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专业村。其经济效益显著,人均收入每天可达三元多。鲁锦为什么会由不起眼的土布变成受到全社会欢迎的消费品呢?这似乎是不能简单地用“民间热”和“返朴归真”解释得了的。这其中的奥妙,除去专业设计人员将其设计和制成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新
款式用品:如
衣帽、挂包、
壁挂等之外,逐本求源,我们不能不将眼光贯注在鲁锦本身,即鲁锦图案作为一种工艺美术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只有明白它的审美意义,才能对我们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