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之所以能在
山东大地传承而不衰,首先是因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齐鲁等地曾是我国
织绣中心。齐鲁盛产蚕桑,《禹贡》载青州贡有
蚕丝或
丝织品。战国时
齐国丝织品举世闻名,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
地理志》记载西汉设服官的仅二处,一处即
齐国都城
临淄,名齐三服(春冬夏)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曰“
齐郡世刺乡,恒女无不能,
襄邑欲
织锦,钝妇无不巧,目见之,手狎也”,正是当地妇女
织锦的历史写照。
杜甫曾在《忆昔》诗云:“齐纨鲁缟夺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纨缟虽然说的是丝织工艺,但民间衣着仍以葛、麻为主,其工艺技法是相同的。丝织的技术在这一地区得到了传承,使其在鲁锦的发展中拥有了很好的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