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妇女古代多穿
筒裙,在第一章曾提到过,为了使自己的服饰有别于异族,便于辨认,同时也是为了生活方便,才在对内能够区分的基础上,统一采用
百褶裙的方法制作
裙子。流行在今黔中地区的传说《
百褶裙的来历》说:
古时候苗家穿的
裙子与汉族的没什么区别。为了将其区分开来,一家母女立志要
缝制一种特殊的
裙子,作为苗家的标志。她们苦思冥想,后来受到山坡上五颜六色青杆菌的启示,按着青杆菌的
褶子做成了一条
裙子,穿到花场上踩花。苗家
姐妹们见了,个个拍手称赞,她们也纷纷学着做来穿。于是,这种
百褶裙很快就传遍了各个苗寨,各个支系的苗族都穿起了长短不一的
百褶裙。
中国中原地带在
明朝开始有了
百褶裙之称。在
咸丰、
同治时天津一带流行裙褶处能伸缩,展开状如
鱼鳞的
鱼鳞百褶裙。
清朝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诗:
凤尾如何久不闻?皮绵单袷费纷纭。而今无论何时节,都着
鱼鳞百褶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