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相当费解。所谓“还没有获得自己或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似可解释为尚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或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的人。这里的“主体性”,意指个人的命运。如果这个解释可以成立,
马克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宗教是那些尚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意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的异化。含义是深刻的,但在内容上并未反映
宗教意识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特殊本质。因为人对于丧失主体性的自我意识,并不一定
表现为乞求上帝或追求来世的
宗教意识,完全可能用文学、艺术、
哲学或社会政治思想的形式予以体现。在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中,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
宗教哲学的影响清楚可见。这反映了
马克思世界观和
宗教观转变和形成时期得某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