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对
台湾的经营更为积极。据《隋书》记载,
隋炀帝为“求访异俗”、“志求珍异”,曾先后三次派人招抚“流求”(即
台湾)。第一次在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羽骑尉朱宽奉命考察流求,以海师何蛮为向导,因语言不通而归;
次年,朱宽再次受命前往又未果;610年,再遣武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军万余人泛海前往,陈稜军曾深入岛内,后因同原住民部落
首领发生冲突,打了一仗,胜后返回。现在
台湾彰化市有一条街叫做“陈稜街”,就是为纪念当年陈稜大军进驻
台湾而命名的。隋朝三次派人入台,虽然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使大陆人民对
台湾的了解又较前大大深入了一步。这可从《隋书•流求传》对
台湾风物及原住民社会生活的翔实描述中得到印证。在
福州福卢山(今福建省福清县龙田西北),直到明代万历年间还居住着当年被陈稜大军从
台湾带回大陆的原住民后裔5000户(何乔远:《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