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苗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和语言特征,习惯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大部,或称三大支。
湘西、黔东北、鄂西南、渝南相毗连片区的苗族,称为东支;黔东南、桂北相毗连片区及
海南的苗族,称为中支;黔中、黔西、黔西北、桂西北、滇全境及川南毗连片区的苗族,称为西支。这仅是一种大范围的划分,东、中、西三大支中,各有若干宗支。其中,黔东南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亦称为苗疆腹地,其他的苗族占全国苗族总数的四分之一,有40多个支系,各支系基本上聚居在毗连的地域,同一宗支很少跨越其他支系的范围。其村落连成一片,与相邻的侗、水、汉、壮、瑶民族的区域,有明显的地
带状分割,仅有少量夹杂于其他民族之间。东支苗族与
中原汉区接近,而且其境本身就汉族居多,汉族政治、经济、文化对其影响较大,自明清以来,生活习俗逐渐汉化。西支苗族因历史上迁徙频繁,同一支系往往分割在不相连的地域,其村落多夹在其他民族之间,这种现象越往西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