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步蹴”
舞蹈的
跳法和
韵律与“
莎朗”基本相同,只是因活动的目的、
唱词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跳舞的时候人数不限,男女老幼均可加人。
舞者男前女后,手牵手围着
火塘呈
弧形而舞。
男队第一人为
领舞者,由善
舞者担任。
舞蹈开始时,
男队先集体高歌第一
乐句,女队一起接唱并重复唱此句,如此交替先唱
歌曲的半遍或一遍后,由
领舞者带领起舞。起舞时,多为连臂而舞,继而放开手臂,甩手或搭肩而舞,
舞队缓慢地向左右移动,最后又连臂而舞,节目即告结束。跳“席步蹴”同“
莎朗”,也是踏歌而舞。
跳舞的时候,动作组合与
舞曲的
乐句紧密结合,连接次序固定不变,也不随歌词而变换。席步蹴的“主要动作有‘踏蹲步’、‘跺点步’、‘点步’、‘顺摆步’、‘前后点步’、‘跳梭步’、‘蹲梭步’、‘拧倾摆动’、‘拧倾划圈’、‘拧倾转动’等。‘拧倾摆动’在多数节目中反复出现,是‘席步蹴’的代表性动作。”“席步蹴”的
舞蹈组合形式具有主干动作明确、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特点。因地区不同、
舞蹈者年龄不同,
舞蹈的组合结构以及动作特点也稍有差异。如老年
羌民跳“席步蹴”时主要以唱为主,只伴有左、右脚交替向前踏地的简单动作;在
理县蒲溪流传的“席步蹴”,其
舞蹈组合的连接以不对称的方式进行,俗称“单边子”;还有对称式的多段体结构,代表节目是《查查查威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