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科学与
宗教的这种历史的混合状态必然随着历史的进展走向解体。由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化,过去那种在想象和猜测中
表现出来的知识,或者得到经验的确认和理性的论证,逐步克服了原来所有的想象性和猜测性,从自然
哲学体系和
宗教神话世界观中分化和独立出来,变成为实证性的科学。在科学知识的这种发展面前,历史上的
宗教一般总是站到了实证科学的对立面,视科学为异端。这是因为作为古人幻想产物的
神话世界观已被
宗教神圣化为不可更改的教义,神灵安排和操纵的自然秩序决不能跟在科学发现的后面随时改变。至于
哲学世界观对此的反应,则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或者适应实证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态,并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工具;或者附合已被新的科学发现所推翻的旧说和
神话世界观,并为之提供玄学上的辩护。科学、
哲学、
宗教三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中,而在
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西欧,
表现得允为明显,也更加尖锐。以哥伯尼
太阳中心说为开端的
近代实验科学,是科学的本质的真正体现,是
近代科学与
宗教世界观彻底决裂的第一次宣告。唯其如此,传统的
宗教神学对之作出了激烈的反应。
宗教与科学本质上的对立被历史所掩盖的那种朦胧状态从此结束,它们的本质从此都越来越充分地展现于历史进程之中,走上了公开冲突的道路。这种冲突犹在继续。至于今后,尽管已有调和
宗教与科学之对立的各种方案,而且有些神学家和有些
科学家、
哲学家都曾为此做了努力,但至今看来并未取得多少实际的效果,科学的新发现仍在不断冲击
宗教神学的堤岸。二者的对立,在我们看来是本质性的,难以调和和克服的。那末,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科学与
宗教本质上的对立呢?这种对立在历史上是如何展现的呢?为什么不能调和呢?以下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三个问题。由于产生于
西欧的
近代实验科学乃是自然科学的标准形态,它与
基督教的关系又集中而
典型地反映了科学与
宗教各自的本质,所以,我们选择了它们作为参照系展开我们的论述。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