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些
日本宗教学者,如田丸德善,也不同意把
宗教学说成是纯描述性的
学科。他认为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即他所信仰的
哲学世界观),而且社会的制度,时代的环境和思潮都会对
宗教研究发生影响,因此,或者对
宗教持积极信仰的态度、或者取消极批判的态度。他把这种对
宗教作出价值评判的
学问称之为
宗教学的外在因素。同时,他还认为他所谓的
宗教学的内在因素中,既有资料性的部分,也有理论性的部分。作为科学的东西,只有把经验资料用一定的理论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后才能成立。未经加工的资料,在他看来,只是
宗教科学的一个必要条件,还不能称之为科学。资料与理论的互相结合是一切科学的普遍性的结构。他认为,
宗教学主要是由两部分东西构成,一是资料性的
宗教志,一是把它系统化而形成的
宗教史,
宗教学则是处于
宗教志和
宗教史的延长线上,作为它的系统化而出现的。田丸德善的上述观点无疑比纯粹的实证主义观点进了一步。但他的观点,总的说来,仍未完全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这是因为他所承认的理论性要素并不是正确反映
宗教之本质和规律的那种
宗教观,而无非是对
宗教志资料进行分类排列的“
图式”或“假说”,况且,他仍然把评价
宗教的“
宗教哲学”(不管它是批判
宗教的无神论,还是护教的有神论),放在拥护
宗教信仰的“神学”的同一地位上,贬为
宗教学的“外在因素”,迴避对
宗教的真假是非作出价值性的评判,以此来保持所谓
宗教学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