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记载看,爨本是移民南中汉族大姓,似无可疑义,视爨为
云南土著缺乏论据。爨氏在南中地区发展了400年,其民族特点是有所改变的。三国
两晋时,爨为南中望族之一。整个南中地区的住民,既包括
汉人,也包括夷人。南中大姓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势力,不得不借助夷人的渠帅的力量,采取某些“变服从俗”的做法,大姓雍闿“假鬼教”即是其例。经过
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到了唐初,南中爨氏基本上已经“夷化”,不是“假鬼教”,而是以“大鬼主”、“都大鬼主”自居了。不再是汉族大姓,而是少数民族的
首领,夷人的统治集团。爨氏统治区,被称为爨地,爨地各族统统被称为“两爨蛮”,因而东爨和西爨都是地域名称。唐时的爨,一是指统治今滇东和黔西北诸族的家族集团;二是指所辖之地区,并没有真正的族称之义。唐代作为族称的不是“东爨”、“西爨”,而是“乌蛮”和“白蛮”。实际上,东爨并不全是乌蛮,西爨也并不全是白蛮,但东爨区的主体民族是乌蛮,西爨区的主体民族是白蛮,这应该符合历史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