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氏称雄南中,使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均发生深刻影响。爨氏统治家族本是
汉人大姓,但为了适应在夷地的统治,逐渐夷化。爨氏后裔基本上融进彝族和白族之中。爨氏
首领中,很多人接受了彝族的巫鬼教而成为了彝族的
首领。见于文献记录的有“螺山大鬼主爨彦昌”、“南宁州大鬼主爨崇道”、“南宁州司马威州
刺史大鬼主爨崇道”等。这些鬼主,既是政治
领袖,又是
宗教领袖,他们进行
宗教活动时,都要使用传统彝文写成的“夷经”。这些鬼主不仅懂得
汉文,还要精通彝文,以致宋元以来,把彝文说成是“爨文”、“爨字”,凡是使用这些文字的人都称之为“爨人”,通行这些文字的地区,也就称为“爨区”。方国瑜先生在其《彝族史稿》一书中总结这段历史说:“在西南各族中,彝族的发展比较高,逐渐形成以彝族为中心联系其他各族的组织(宁州)。”“爨氏统治区域是多民族,而以彝族为主要。爨氏称霸,以后称爨人。”“爨人之称限于爨地居民中之主体民族,而不包括所有的族,即以爨人为彝族的专名。……爨氏统治着广大区域,所依靠的就是彝族。爨氏势力的扩大,就是彝族势力的扩大,爨氏势力的发展就是彝族势力的发展。虽然爨姓原是汉族,但是在彝族社会里分划出来的统治阶级,已不保持汉族的特征,而融合于彝族,其余的大姓亦然。所以东晋以后已没有称为大姓的记载,并且彝族也称‘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