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天福成画店的《渭水河》,剧讲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广行仁政,招贤纳士。
一日,樵夫武吉误伤门军致死,应抵罪。武吉请给七日限,归别家母,再来偿命。姬昌感其孝,许之。武吉路过渭水河,见姜尚垂钓,告知其事。姜尚教以禳解之术,武吉归家照行其术。姬昌卜知武吉已死,心甚悯之,不再追究,在灵台梦见飞熊扑帐。散宜生言系大吉之兆,不得贤臣,必获良将,劝姬昌出郊射猎,以便访贤。姬昌从之,路遇武吉进城卖柴。姬昌责其逾期不来抵罪,武吉则将姜尚所教相告。姬昌知姜尚必非常人,所以命武吉带路。至渭水之滨相访。先使次子求见,姜尚不理。姬昌亲自前与之交谈,知号飞熊,正应所梦。遂请出山辅佐,备车辇请姜尚登车。姬昌挽车行八百零八步,周朝果传八百零八年。如
山西省蒲县城乡关镇柏山东岳庙光绪二十九年(1903)舞台题记即有演出《渭水河》一剧的记载(见前文),在
山西省洪洞县上张村灵观庙道光二十五年(1845)舞台题记也有演出记载:“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月二十八日,《三凤图》、《天仙配》、《渔家乐》、《
龙凤霞》、《血手印》、《人兽关》、《
龙凤旗》、《无底洞》、《盗汗衫》、《湘江会》、《渭水河》、《杀狗》,尧都晋国平阳府汾邑(汾城县,今属襄汾县),翟村秦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