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
百褶裙制作工艺精湛,
皱褶细密、繁多,有的可达千褶以上。而且裙身纵向挺直、横向富有弹性,上面还绣有
五彩缤纷的图案花纹。如
贵州黄平地区,
百褶裙一般用16-26米长的自织自染的深紫色窄幅土布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土布铺置于草地或晒席上面,喷洒上白芨水汁,然后折叠成一条条宽窄一致的褶皱。之后再次喷洒白芨汁,并用棉线将其串联起来,使之定型即可。苗族的
裙子有
筒裙、带裙和
百褶裙等多种,其中
百褶裙最富民族特色。
百褶裙,现代也称“百裥裙”或“密裥裙”。是指裙身由许多细密、垂直的
皱褶构成的
裙子,
百褶裙的每只裥距在2-4毫米之间,少则数百褶,多则上千褶。它美观、漂亮,但制作比较复杂。
百褶裙为苗、侗等族妇女常穿的一种
裙子,流行于黔东南。明代时该裙常用青布作成,褶多至20余幅,腹下有
五彩桃花,这种
裙子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据记载:西
汉成帝时,赵
飞燕被立为
皇后。有一次,她穿了一条云英紫裙,与
皇帝同游太液池,正当她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时候,忽然大风骤起,她好像
燕子一样被风吹了起来。成帝慌忙命侍从拉住她的
裙子,
飞燕得救了,但
裙子却被拉成许多皱纹。
汉成帝一看,有皱纹的
裙子比原来没有皱纹时更美。于是,宫女们以后穿的
裙子都喜欢折叠成许多皱纹折痕,并把这种
裙子称为“
留仙裙”。现代叫做“
百褶裙”,因“
百褶裙”的折皱都是很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