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
贵州农业的发展还
表现在粮食加工工具的先进上。在此之前,对
稻谷的脱壳加工,一般用臼杵,只能加工少量粮食,且效率很低。汉代新出现了“臼碓”这一新型加工工具。其
模型在汉墓中多次出土。清镇汉墓出土的陶碓
模型为单碓,而赫章可乐汉墓出土的陶碓
模型则为双碓,且被巧妙地安置在干栏式房屋下层,而且双碓并列。“臼碓”这种工具,目前在
贵州广大民族地区仍在使用。赫章汉墓还出土过一件石磨。这些先进的加工工具很显然是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的直接反映。由于粮食产量增加了,人们除了食用外还有剩余,这就为词养家畜、家禽提供了充足的词料保证。在
贵州发掘的大批汉墓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
公鸡、陶母鸡、陶鸭等家禽和陶狗、陶猪、陶羊等家畜,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农业生产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