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布迪厄把符号分析和社会等级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以及经济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的理论。其观点为当下分析文化消费和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谢彬如在《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保护的理论于实践》中认为在这个时序中必须遵从同一个变化规律,即发生、发展、成熟、繁荣、衰老、衰落。在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民族文化艺术逐渐变成了能够进行开发的资本。何明主编的《走向市场的民族艺术》一书,收录了秦莹、马翀炜等五位学者的五篇文章,分别从五种不同文化形态,以展演形态进行资本化而后进入市场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张胜冰、屈小青、邹龙
合著的《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认为,艺术资源作为文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艺术资源的整合是对民族艺术文化价值的发掘过程,主要从选取、发掘、价值再造、创新四个方面进行。李银兵的《从文化到资本:民族文化资本化的条件初探》完成了对民族文化资本化的条件分析。林庆《论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化和
市场化问题》,作者提出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走
市场化、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吕屏《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艺术》认为,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产业化。马翀炜的《民族文化资本化运用》一文认为,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经济是基础,但不是目的本身,其意义远远超出经济利益,从长远来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