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梁山县屏锦铺背靠的西山,已是绵延百里的竹海。当地有一个叫燕洪顺的民间工匠以手工破竹取丝,针缝线连,织成薄如罗绢、透明洁净的带状帘子,用以舀纸。由此可见,梁平民间
造纸工艺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演变,竹帘子从生产工具逐渐变为轿帘、门帘、椅帘、
窗帘等装饰品,具有“近看远处如镜,远眺近处无影”的朦胧效果,其质地绵薄如纱,精密平顺,很快便惊动朝廷,被征为贡品。燕洪顺为何时人,已杳不可考,但是在宋代,竹帘工艺已臻成熟,贡奉朝廷却有文字依据。《梁山县志》记载:“竹栩毛之属,必他处所无及,征诸《宋史》,则赏贡锦。”由此可知,它的制作历史在宋代或者早于宋代是不容置疑的。这也说明北宋时期屏锦铺的竹帘
手工业已相当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