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主要流行于滇西、小凉山、滇东北和滇西南彝区,因支系不同,叫法不一,如“打跳”、“左脚舞”、“叠脚舞”、“跳歌”、“跳脚”等。由于流行地区不同,各地的打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
风格和多种套数,但基本舞步程式都较为固定,变化不大。楚雄一带的打歌比较粗犷,舞步扎实有力,节奏一般缓慢,变化也不太复杂;
大理、巍山等地的打歌则比较悠闲潇洒,舞步轻快,节奏灵活多变,并有单腿快速旋转等技巧。在滇西彝区,逢年过节,每户都要立青棚以示吉利,全村人聚集起来,挨户轮流去进行踏歌,以祈求丰年禳灾。而遇重大节庆,歌场盛况空前,往往一寨打歌,八方相聚。如牟定三月会打歌,舞者按芦笙的节奏,踏地叠脚起舞,且舞且唱,
通宵达旦,真所谓“从早跳到黄昏落,只见黄灰不见脚”。打歌动作以腿部变化为主,双手前后左右摆动,抬腿作旋转、半旋转、跺脚、搓脚、荡步、转步等动作,步调齐整,节奏鲜明。